02 十二月 2020

【數位媒體素養要趁早--且是一輩子的事】


圖片來源 :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facebook-fb-instagram-147413/

 許多父母可能誤認孩子天生就具備媒體素養,然而現今的數位原住民,孩子們很快就會上網成為搜尋影片及遊戲的專家,但這並不代表具有網路素養。如同六歲的孩子會說流利的母語,卻不一定識字。父母們願意花時間幫助孩子學習閱讀,也希望經過十幾年的教育後,可以達到社會需要的文化水平。同理可證,孩子們在網路素養的塑造上,也需要師長長期的指導與支持。

 然而與語文學習的差異在於,數位代溝是許多親子之間的新問題。雖然看似複雜,但其實並不困難,父母及早介入教導,有助孩子們在網路使用上的發展,以下介紹網路媒體內容的產製過程的關鍵概念,有助兒少於善用網路,而不陷入網入陷阱。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關鍵觀念--媒體是被建構出來的。媒體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是,媒體會受社會和政治因素影響,並且有議題設定的功能,告訴受眾甚麼是重要的事,什麼值得我們關注,哪些行為會受到懲罰,以及哪些行為可以得到回報。即使同一個事件,也會因媒體本身的立場及其獨特的美學形式,而有不同的呈現。另外,媒體也具有商業意義,大多是要賺錢的,這些觀念不論是數位媒體或傳統媒體都是一樣的。

 但是傳統媒體與數位媒體,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是:數位媒體是聯網的,打破了傳統媒體消息來源及受眾的界線,轉變為無限網絡中的共同創造者。另外,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數位媒體是免費的,而且現在幾乎毫不費力就可取得。還有數位媒體是可共享和持久的,並能夠進行病毒式傳播,且幾乎無法刪除。 同樣地,數位媒體的受眾也是出人意料,因為您無法確定誰會看到您的分享內容,而且您可能會輕易地看到原本不太希望看到的內容。由於網路媒體是互動式的,因此通過數位媒體進行的互動,會產生正負兩面真實的影響。負面的,我們在網上所說的和所做的事情,可能會對他人造成真正的傷害;正面的影響則是,孩子們因此有能力成為成熟的網路公民,並使用數位工具在其所處的網路和離線社區中發揮作用。

 儘管這些關鍵概念並不難理解(可參考 Media Literacy 101 和 Digital Literacy 101),但是要教導孩子們這些概念可能不容易。好消息是,孩子正處於對世界充滿好奇,不停在問“為什麼”的年齡階段,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獲得媒體素養的經歷:例如商品的包裝是被設計出來的(媒體是被建構的,背後也有其商業目的)。同樣地,您在網路上發佈孩子的照片之前,要先詢問孩子是否同意,並儘可能清晰地說明,誰可能會看到他們(數位媒體幾乎是可持久分享的),以便在他們活躍於社群媒體時,他們可以養成在分享資訊之前需先獲得同意的習慣。因此教導孩童數位媒體素養要趁早 !

參考來源 :
來源一 : Media Literacy Should Start Early – And Last A Lifetime
來源二 : Media Literacy 101
來源三 : Digital Literacy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