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七月 2020

【當生活壓力遇上教養:父母可試著與小孩分享情緒】


圖片來源: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ilight-2128817/

 你是會跟孩子分享情緒的家長嗎?生活並不一定總會安穩地進行,疾病、失業和親人去世會無預警的發生。然而,我們無法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緒、壓力和疲憊都會改變我們的心情,破壞士氣和精力,甚至對親子關係產生影響。

 雖然,問題令我們擔心,但如鉛一般沉重的則是焦慮。為了不讓孩子害怕、保護孩子,我們常常試圖在自己的子女面前將焦慮隱藏起來。然而,談論我們遭遇的問題和引起恐懼的事,能讓我們脫離這種混亂狀態。

幫助我們整理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責任
 幫助我們整理情緒並不是孩子的責任。我們必須依靠其他成人,像是伴侶、父母、友人、心理治療師等。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向孩子隱藏情感,孩子有權知道我們在擔心什麼:「我現在覺得焦慮,但那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否則,他們會胡思亂想,也開始焦慮,卻無法清楚找出焦慮的來源。

焦慮可能會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可能會出現:學業成績滑落、越來越常做蠢事、壓力、睡眠問題、攻擊性、憂鬱……這些症狀既是潛藏的焦慮的後果,也是孩子潛意識地想透過吸引父母對自己的注意力,讓他們分散對自身煩惱的關注。

 如果我們不說出來,孩子會尋思意義,並在腦海中建構出通常比真實情況更糟的幻想。他們會下意識地想幫助我們,在諮詢中常聽到的句子:「我媽媽什麼都不跟我說,她甚至沒在我面前哭過。但當我看到她的樣子,我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再為她帶來煩惱。」「我父親會假裝什麼事都沒有,但我看得出他非常不快樂。我一直很注意他,想要讓他開心。」

 不談論自己擔心的事,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但是閉口不談一點都不能保護他們。一起哭泣、分攤憤怒,這跟分享喜悅一樣重要,能讓我們感受到連結,感覺彼此合而為一,幫助父母不去害怕孩子的反應,也能不那麼為孩子擔心。

參考來源:
來源一
來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