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六月 2020

【後疫情時代 居住空間反思】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六月初舉辦第33屆春季線上研討會《蓄勢》,技術發展介入並改變人與環境的互動,「智慧空間」的概念也逐漸受到矚目,像是智慧商店、智慧醫院、智慧家庭等,其中與生活最相關的,便含括居住空間。

 MIC產業顧問勵秀玲表示,肺炎疫情帶來人類對於居住空間反思的機會,綜觀全球發展趨勢,共有六大居住空間的反思議題值得後續觀察。

 資策會MIC指出,議題一為「城市低密集型住宅型態」是否需要改變。隨著人口增加與城市化發展,城市面臨許多挑戰,而在疫情期間有更多人注意到大樓建築潛藏的健康與衛生風險,如電梯與電梯按鈕、門把手、眾多鄰居等。

 議題二開始反思「家的開放式空間」,人類對於家的需求將從安全堅固,到需要食物與水的儲藏室,除此,入口、客廳、餐廳、廚房等公共空間與個人生活空間也需要被更明顯的區隔開。

 議題三為「自給自足的供電與供水設施」,資策會表示,未來建築將思考如何擁有自己供電與供水的設施,目標是為了因應完全封閉的緊急情況,將風險最小化。

 議題四為「空氣與供水的過濾與淨化」,後疫情時代人們將願意為空氣與供水的過濾系統付費,而智慧家庭系統不僅能控制室內溫度,也能控制空氣品質,甚至設計可納入設置具有消毒功能的清潔室,清潔室將成為送貨人員與客人的進出入口。

 議題五是「家庭辦公室」設置,疫情期間全球大量流行遠距與居家辦公,使家中工作空間運用受到討論,開始思考專門的家用工作辦公室。

 反思議題則是「重新定義高密度生活」,未來是否繼續投資於高密度城市,或是將注意力轉向城市外郊,或許帶來更好的連通性、工作與文化等。

 後疫情時代,人類將更重視公共與私人空間議題,包含思考如何利用數位科技協助識別疾病風險、即時檢測表面病毒感測器、更多非接觸科技等,重視健康與衛生與室內環境安全。


資料來源:
來源一
來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