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一月 2018

【網路遊戲成癮 小二生:不能上網就同歸於盡】

Posted in 新聞

隨著智慧型手機、網路普及,近年來醫界也發現因「網路遊戲障礙」來求診的患者愈來愈多,甚至患者年齡也在下降。一名家長禁止國小二年級的兒子上網打電動和玩手機遊戲,沒想到小孩情緒失控,嗆聲說:「不讓我上網、玩遊戲,那我們同歸於盡!」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年發表的第11版國際分類疾病(ICD-11)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所謂的「電玩失調」是指持續或反覆出現沉迷電玩的行為模式,種類涵蓋線上和離線遊戲。媒體引述精神科醫師收治的案例,臨床上有國小學童因過度使用網路導致戒斷症狀,當父母禁止上網後,孩子就出現焦慮、憤怒、情緒失控等症狀。另外一名高二女生因為沉迷手機,每天都使用超過4個小時,出現亂發脾氣、亂摔東西等行為,父親將其手機沒收後,女學生甚至出現自殘情況。問診後發現,女學生因功課、人際關係都不理想,在網路世界尋求友情支持,然而當日常生活被網路完全佔據之後,反而讓憂鬱情形加劇。

精神科醫師表示,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最容易出現網路輕度成癮,到了高一、高二的年紀,可能都伴隨嚴重的憂鬱情緒問題。此外,目前精神疾病診斷系統將「網路遊戲障礙」列為補助診斷,共有九項指標,若是出現五項就可能需要接受治療。其中較重要的包括:因過度使用網路而出現說謊、拒學等負面行為,以及人際關係變差、每天花太多時間在網路、電玩,一旦沒得玩,就會出現焦慮、憤怒等戒斷症候群症狀。若是家中小孩有網路成癮的問題,父母不應馬上完全禁用,也不要過度批判,可陪同就醫,採用藥物或行為治療來改善「網路遊戲障礙」的情況。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提醒,數位科技時代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更多用心經營,不要讓工作或其他原因佔據太多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反倒讓3C產品成了育兒保母。父母若是能夠增加親子可一起從事真實的人際互動活動,例如戶外活動、桌遊、閱讀、運動等,便能減少孩子發生網路成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