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元宇宙媒體識讀迷因梗圖」比賽得獎作品
「2022 元宇宙媒體識讀迷因梗圖」比賽得獎作品

學生組 : 金牌 作者 : 李宥萱
【媒體背後有集團操控,如傀儡一樣】
我覺得媒體對我來說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為了收視率而不查明事情真相,使社會大眾不知新聞是真是假而造成恐慌。
【媒體背後有集團操控,如傀儡一樣】

學生組 : 銀牌 作者 : 陳又嘉
【手機與溝通】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常看見不少人明明就在身邊,可以直接開口說話,
卻選擇透過手機作為溝通媒介,因而產生這張圖。
【手機與溝通】

學生組 : 銅牌 作者 : 陳佳蔚
【台媒播新聞經常只注意局部非全面】
這張梗圖主要是在闡述台灣新聞媒體經常陷入的狀況——他們容易以一個狹小的視角檢視事件再撰寫成新聞內容播送給閱聽者,反觀外國媒體普遍是會去注意事情的全面性,而非僅針對於事件中的某一角不斷放大、炒成話題。而其中兩個圓形的手繪圖是以視力檢查時儀器內常見的畫面作為發想,它就如同我們的雙眼,代表著我們望出去的視野,也同時暗喻著新聞媒體播報的視角。
【台媒播新聞經常只注意局部非全面】

學生組 : 佳作 作者 : 秦純樂
【虛擬vs現實】
元宇宙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很多遊戲可以通過VR
眼鏡、電子產品等帶我們進入虛擬世界體驗遊戲與生活。
當你沉浸在虛擬世界裡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威風且無
須在意他人眼光,但現實生活中,處於一旁觀看的人會
覺得你的動作看起來滑稽搞笑。而對於爺爺奶奶那一輩
的人而言,可能很難理解所謂的元宇宙世界。當看到你
對空氣互動說話的畫面,會讓他們感到更多的是驚悚。
【虛擬vs現實】

學生組 : 佳作 作者 : 鄭庭
【當社群媒體佔據我們腦海】
我想透過此梗圖傳達的有兩點:首先我想表達
網路世界的瞬息萬變,短短一個小時就能有天
翻地覆的變化,曾經當紅事物成為明日黃花、
原本沒沒無聞的人物成為新話題焦點……透過
媒體傳播,資訊以極快的速度更新,快到我們
不得不拼命才能追上。再來我想諷刺我們對社
群媒體的過度依賴,出生於網路世代的我們沒
了網路就無法生存,沒看社群就會止不住焦慮。
社群媒體,這個為我們帶來方便的存在如今卻在
不知不覺中成了控制我們的枷鎖。
【當社群媒體佔據我們腦海】

學生組 : 佳作 作者 : 劉玟德
【並非所有媒體都存在謬誤】
社群媒體已經和我們形影不離,而有些不肖公司或是創作者卻利用資訊
傳播快速的優勢,參雜不實和詐騙內容在其中,導致現在看到任何消息
都需再三確認多方求證,進而獲取最為正確的資訊,只能說媒體識讀能
力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能力。
【並非所有媒體都存在謬誤】

社會組 : 金牌 作者 : 丁于庭
【網路上的影片不一定是真實的】
網路上的影片不管是訊息還是人都有可能是不正確或
不真實的,所以應該要多去研究和多加思考。
【網路上的影片不一定是真實的】

社會組 : 銀牌 作者 : 林建豪
【假消息退散!降落 !】
假消息橫行無阻,用新聞標題來左右視聽,唯有擁有自
己的判斷力,凡事分享前查證,才能保護你身邊的家人
朋友免受資訊侵擾,擁有良好的媒體素養!
【假消息退散!降落 !】

社會組 : 銅牌 作者 : 林純如
【確認訊息正確性,勿以訛傳訛】
媒體經常需要迅速、即時的傳遞最新消息給民眾,但
同時也應確認訊息的正確性,以免傷害到無辜人群,
讓他們背黑鍋,莫名遭受到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
身為接受訊息的我們也應該有再查證及判斷的能力,
而不是一昧的跟風。
【確認訊息正確性,勿以訛傳訛】

社會組 : 佳作 作者 : 林谷芸
【先查證再分享,假消息止於你 !】
網路世界充斥真假消息,不同媒體與新聞記者報到方向
也有不同的見解。凡事先查證再分享,建立良好自身判
斷能力,從自己做起,才能杜絕假消息傳播。
【先查證再分享,假消息止於你 !】

社會組 : 佳作 作者 : 廖敏妙
【媒體上的各種訊息並不一定真實】
科技發達,媒體的管道也越發多元。各種無論從電視
、手機、報章雜誌的訊息撲面而來,有很多時候我們
難以分辨其中真假,如果誤信假訊息便會以訛傳訛的
造成損害,所以本人閱覽媒體時都會抱持幾分懷疑的
態度,並且不隨意轉發,以免成為誤傳假訊息的一份
子,在這種時代媒體識讀尤為重要。
【媒體上的各種訊息並不一定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