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八月 2021

【防疫返崗不適應?專家提供幾項建議】


  疫情漸有趨緩趨勢,許多職場與教育機構紛紛重啟實體上班、上課模式,但經歷約有三個月的居家辦公及遠距課程,可能導致作息不規律、缺少與人互動而產生焦慮感。

  台灣臨床心理醫師潘奕瑄表示,防疫工作仍須持續進行,但生活步調回歸緊湊及人際互動增加,可能是產生壓力的來源,因此心情調適非常重要。醫師提供適應人際互動的四招,包括允許過渡期、訂定適應計畫、找回上班樂趣、適度放鬆等。

  國外心理學博士Susan Albers提到,回歸崗位讓民眾陷入「再次焦慮」(reentry anxiety)的可能,第一是安全意識,離開家會不自主害怕在外受感染;第二是習慣保持社交距離,而不習慣碰面,在不自然狀態下與人聊天等。Albers表示,一些焦慮可以激勵自我,但太多的焦慮會讓個人孤立,無法正常工作。   因此Albers亦提供幾項建議,可以有一段適應期來幫助自己,從整理生活環境開始,同時也是重整心境,像是開啟一段新生活。此外疫情期間,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居家作業,熬夜可能成為常態,如果建立良好的睡眠時間表,可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回歸崗位的同時,身心都有較完善的準備,但如果重返崗位後,仍感到極度焦慮時,醫師還是建議民眾尋找心理健康專家協助。

新聞資料來源: 來源一

來源二